时间:2021-03-12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一】
我与先生的父亲、我的公公,第一次产生交集,是在一个并不愉快的时刻。
我和我先生相识于大学校园。先生出身农家,毕业后回老家成了一名农村高中教师,而我选择继续读研。我的家人并不同意我们的交往,敏感、坚强的先生决定用考研改变命运。没想到辛苦准备了一年的先生在报名之时被拒绝盖章,失去了考研资格。当时,他几近崩溃,我登上最近的一班火车,他的父亲也搭上便车,不约而同地来到他身边,给他安慰和鼓励。初见公公的印象已很模糊,只记得公公穿着干净整洁的旧衣,话不多,却字字有力。
先生曾说起过公公的几件小事。当时,先生被分去乡村中学当教师时非常不甘心,不想去单位报到,公公却只说了一句话:“你再不去,过了这月15号就少拿半个月工资。”先生叹息一声,还是去了。他所在的乡村中学过年时会分一点儿猪肉,但常常要在放寒假后去领。先生不愿意往返骑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只为了拿那点儿肉。公公知道后总是让他去拿回来。那时我想,公公也是堂堂一个大男人,怎么在意这些东西。在我心中,男人都要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我父亲那样,我父亲在当地也算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而公公的计算、节俭,似乎离理想的父亲形象相距甚远。
我和先生结婚后的日子清苦,我们费力买下的学校公寓房位置偏僻,连公交车都不通。而我和先生的工作越来越忙碌,女儿每天去幼儿园的接送成了大问题。
先生考虑再三,想请公公来杭州帮忙照顾。我非常犹豫: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公公年纪也大了,让老人来跟我们一起过苦日子是否合适?还有我们没有与公公一起长期生活过,大家能相处好吗?没想到,我先生回老家和公公一商量,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更没想到,公公这一来就与我们一起生活了8年时间。
公公刚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只让他负责早晚接送孩子,其他所有的家务都由我们自己做。可不到一个月,不知不觉间公公已经接手了大部分家务。比如有时我因为在备课或写论文,忘了做午饭,等我想起来时发现公公已经做好了。公公就这样默默帮我分担了很多家事。
【二】
与公公相处日久,才知道他也曾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公公每餐爱喝一二两小酒,平时话不多的他,微醺之后会说上一些往事。他读过3年私塾,写得一手好字,会烧窑看火,这在农村也算一门了不得的手艺;他是当地最早拥有自行车的人,年轻时又长得帅,说起当年穿着白衬衫与一帮朋友骑着自行车在乡村路上肆意穿行的场景,公公的脸上满是自豪和得意;他年轻时还与村里人比赛谁插的秧直、谁犁的地深,这些农活他都不落后于人。
公公人生的高光时刻,是两个儿子同时考上了大学。县里的广播站还专门宣传过此事。荣耀的背后却是公公一家生活最困难的时刻。公公是家里唯一的男劳力,要同时供养两个儿子上大学,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何其艰难。我为自己曾经对公公的误解感到羞愧。有时候,节俭并非是小气,而是另一种担当。
公公对我的女儿也是疼爱备至。每天早上,女儿不肯起床,爷爷总帮半梦半醒的孙女穿好衣服鞋子后才从床上抱下地。南方的冬天湿冷难耐,爷爷在被窝里给她暖好衣服或用电吹风把衣服一件件吹热再给她穿上。
公公是一位有着深厚生活智慧的农民,在生活上教会了我女儿许多道理和常识。吃饭时,公公会和她说每一粒米、每一棵菜的来历;睡前,也会讲一些乡野间流传的故事给她听。哪怕只是天边飘来一朵云,公公都会靠在窗边教她识别哪一朵是会下雨的云,哪一朵是只会打雷的云。
我的女儿如今成为了一名作家。虽然她从小在城里生活,可在她的创作里,我欣慰地看到对田野和家乡的描述,看到她对生活丰富的感受力,看到劳动人民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
这也是公公给他的孙女留下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三】
8年里,我们与公公相处和睦,没有发生过一次矛盾。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努力,更由于公公背后的支撑,我们的家由清贫变为衣食无忧,我和先生的事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此时,我们有了去北京工作的机会,为了女儿的未来,我们辞别公公北上,从此聚少离多。
分别后的十几年间,公公的大儿子和我的婆婆相继离世。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和老伴的离去,公公的表现依旧沉着理性,除了偶尔会一个人在灵堂里独坐许久。
老人的身体一向硬朗。2020年夏天,我公公虚岁89岁,我们全家按照风俗给他过了90大寿。我还记得他坐在喜庆的大寿字下红光满面、微笑着给他的第四代发红包的样子。没想到半年不到,他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转眼到了冬天,公公突然说要给他做墓碑,而且要求越快越好。
刚过元旦,我们在北京的家中接到电话,说公公突然休克送去医院急救了。本以为这是老人一次普通的生病,没想到这次情况会那么严重。公公不愿意进ICU治疗,直到大家劝他务必要支撑到我们回老家,他才勉强同意。我们赶回去在ICU见了他最后一面。他似乎已经忍耐得很辛苦,见到我们便流下眼泪,不再睁眼。我们按他的愿望将他接回了家,不过几十分钟后,他就走了。
葬礼上,和公公感情深厚的女儿并没流太多眼泪,我有点儿惊讶,她只说我们并不懂得爷爷的心。直到我翻开公公留下的一本笔记,才明白女儿的意思。笔记本上面仔细地记载了家中每一代、每一个人的姓名、生辰和联系方式。后面的发现更令人心酸。在笔记本后部的某一页中,公公将他生命中逝去的每一个重要的人,都记载了下来。
“大哥,卒于2006年某月某日。
二嫂,卒于2008年某月某日。
大儿,卒于2009年某月某日……”
最后一行,写着婆婆的名字。看得出那时候他的手已经酸软无力,一向苍劲的字迹有点儿歪歪扭扭。难以想像,他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记下了这些,又是如何眼睁睁看着所爱之人一个个离去……我想,确实没有人能够懂得他!而我们从他那里得到的,却太多太多。
我的公公曾经给过我这个很早失去父爱的人父亲般的温暖;他一生良善,他的榜样作用与教育让他的子女也都成为极其善良之人。即使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老人也把最后的馈赠留给了他认为最需要的人。这就是我的公公,一个善良、温暖、可靠的父辈。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边玉芳